日月峡之声
共享快乐
日月峡中草药:蒲公英
王克力专业号 | 2018-1-17
20040512_05x

蒲公英

常见野菜蒲公英,

飞伞率性播亚东。

消炎解毒杀病菌,

写入百部药典中。    --吴洋


20060531_130x
20060606_235xo_1bih0qird1fuu17alnnhehr1u0k1l
o_1bih0qirdj2k1rtq1mmh10jade1k
p1ak61f3561pbfhl91kds1o559873
p1ak61f35746g8sg1b3va68pb44

主要价值

编辑

营养

生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、维生素C及钾,也含有铁、钙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B1、镁、维生素B6、叶酸及铜。具体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,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水分86%,蛋白质1.6克,碳水化合物5.3克,热量约有108.8千焦。
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、蒲公英素、胆碱、有机酸、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。性味甘,微苦,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有利尿、缓泻、退黄疸、利胆等功效。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、疔疮肿毒,乳痈,瘰疬,牙痛,目赤,咽痛,肺痈,肠痈,湿热黄疸,热淋涩痛。治急性乳腺炎,淋巴腺炎,瘰疬,疔毒疮肿,急性结膜炎,感冒发热,急性扁桃体炎,急性支气管炎,胃炎,肝炎,胆囊炎,尿路感染等。蒲公英可生吃、炒食、做汤,是药食兼用的植物。

药用

性味:苦甘,寒。
  1. 《唐本草》:味甘,平,无毒。
  2. 李杲:微苦,寒。
  3. 《本草述》:甘,平微寒。
  4. 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苦甘,寒。
归经:入肝、胃经。
  1. 李杲:足少阴经。
  2. 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入阳明、太阴经。
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利尿散结。治急性乳腺炎,淋巴腺炎,瘰疬,疔毒疮肿,急性结膜炎,感冒发热,急性扁桃体炎,急性支气管炎,胃炎,肝炎,胆囊炎,尿路感染。 
  1. 《唐本草》:主妇人乳痈肿。
  2. 《本草图经》:敷疮,又治恶刺及狐尿刺。
  3. 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化热毒,消恶肿结核,解食毒,散滞气。
  4. 《滇南本草》:敷诸疮肿毒,疥癞癣疮;祛风,消诸疮毒,散瘰疬结核;止小便血,治五淋癃闭,利膀胱。
  5. 《纲目》:乌须发,壮筋骨。
  6. 《医林纂要》:补脾和胃,泻火,通乳汁,治噎膈。
  7. 《纲目拾遗》:疗一切毒虫蛇伤。
  8. 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清肺,利嗽化痰,散结消痈,养阴凉血,舒筋固齿,通乳益精。
  9. 《岭南采药录》:炙脆存性,酒送服,疗胃脘痛。
  10. 《山东中药》:为解毒、消炎、清热药。治黄疸,目赤,小便不利,大便秘结。
  11. 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清热解毒,凉血利尿,催乳。治疔疮,皮肤溃疡,眼疾肿痛,消化不良,便秘,蛇虫咬伤,尿路感染。
  12. 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利尿,缓泻。治感冒发热,扁桃体炎,急性咽喉炎,急性支气管爽,流火,淋巴腺炎,风火赤眼,胃炎,肝炎,骨髓炎。[4] 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3~1两(大剂2两);捣汁或入散剂。外用:捣敷。[4] 
禁忌:阳虚外寒、脾胃虚弱者忌用。
  1. 用量过大:常规用量煎服后,偶见有胃肠道反应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。大剂量(30g/kg)灌服煎剂3天,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,肾小管变窄,其它无明显改变。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,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,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。
  2. 过敏反应:服用蒲公英煎剂、蒲公英酒浸剂后,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、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。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,亦偶有寒战、面色苍白、青紫或精神症状。
  3. 药不对证:主要是寒热不分,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。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,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。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,无热象,病程多较长,病人体质虚弱。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,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、倦怠、疲乏、出虚汗、面色苍白。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。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,会产生不良反应。
各家论述
  1. 《本草经疏》:蒲公英昧甘平,其性无毒。当是入肝入胃,解热凉血之要药。乳痈属肝经,妇人经行后,肝经主事,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,并宜生暖之良。[4] 
  2. 《本草述》:蒲公英,甘而微余苦,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。希雍有曰:甘平之剂点朗肝肾。'昧此一语,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,不然,安能凉血、乌须发,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?即是思之,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,尤当推而广之,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。[5] 
  3. 《本草新编》:蒲公英,至贱而有大功,借世人不知用之。阳明之火,每至燎原,用白虎汤以泻火,未免太伤胃气。盖胃中之火盛,由于胃中士衰也,泻火而土愈衰矣。故用自虎汤以泻胃火,乃一时之极宜,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。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,但其气甚平,既能泻火,又不损土,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。凡系阳明之火起者,俱可大剂服之,火退而胃气自生。但其泻火之力甚微,必须多用,一两,少亦五、六钱,始可散邪辅正耳。或问,蒲公英泻火,止泻阳明之火,不识各经之火,亦可尽消之乎?曰,火之最烈者,无过阳明之焰,阳明之火降,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。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,而各经之火,见蒲公英而尽伏,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,亦无不可也。或问,蒲公英与金银花,同是消痈化疡之物,二物毕竟孰胜?夫蒲公英止入阳明、太阴二经,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,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。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。[5] 
  4. 《医林纂要》:蒲公英点能化热毒,解食毒,消肿核,疗疔毒乳痈,皆泻火安上之功。通乳汁,以形用也。固齿牙,去阳阴热也。人言一茎两花,高尺许,根下大如拳,旁有人形拱抱,捣汁酒和,治噎隔神效。吾所见皆一茎一花,亦鲜高及尺者,然以治噎膈。[5] 
  5. 《本草求真》:蒲公英,入阳明胃、厥阴肝,凉血解热,故乳痈、乳岩为首重焉。缘乳头属肝,乳房属胃,乳痈、乳岩,多因热盛血滞,用此直入二经,外敷散肿臻效,内消须同夏枯、贝母、连翘、自英等药同治。
  6. 《本草正义》:蒲公英,其性清凉,治一切疗疮、痈疡、红肿热毒诸证,可服可敷,颇有应验,而治乳痈乳疗,红肿坚块,尤为捷效。鲜者捣汁温服,干者煎服,一味亦可治之,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。
  7. 《本草图经》:敷疮,又治恶刺及狐尿刺。[4] 
  8. 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化热毒,消恶肿结核,解食毒,散滞气。[4] 
  9. 《滇南本草》:敷诸疮肿毒,疥癞癣疮;祛风,消诸疮毒,散瘰疬结核;止小便血,治五淋癃闭,利膀胱。[4] 
  10. 《本草新编》:蒲公英,味苦,气平。入阳明、太阴。溃坚肿,消结核,解食毒,散滞气。[4] 
附方:
  1. 治乳痈:蒲公英(洗净细锉),忍冬藤同煎浓汤,入少酒佐之,服罢,随手欲睡,是其功也。(《本草衍义补遗》)[4] 
  2. 治急性乳腺炎:蒲公英二两,香附一两。每日一剂,煎服二次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[4] 
  3. 治产后不自乳儿,蓄积乳汁,结作痈:蒲公英捣敷肿上,日三、四度易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[4] 
  4. 治瘰疬结核,痰核绕项而生:蒲公英三钱,香附一钱,羊蹄根一钱五分,山茨菇一钱,大蓟独根二钱,虎掌草二钱,小一枝箭二钱,小九古牛一钱。水煎,点水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[4] 
  5. 治疳疮疔毒:蒲公英捣烂覆之,别更捣汁,和酒煎服,取汗。(《纲目》)[4] 
  6. 治急性结膜炎:蒲公英、金银花。将两药分别水煎,制成两种滴眼水。每日滴眼三至四次,每次二至三滴。(《全展选编·五官》)[4] 
  7. 治急性化脓性感染:蒲公英、乳香、没药、甘草,煎服。(《中医杂志》(11):31,1965)[4] 
  8. 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:蒲公英捣烂,贴。(《救急方》)[4] 
  9. 治肝炎:蒲公英干根六钱,茵陈蒿四钱,柴胡、生山栀、郁金、茯苓各三钱。煎服。或用干根、天名精各一两,煎服。[4] 
  10. 治胆囊炎:蒲公英一两。煎服。[4] 
  11. 治慢性胃炎、胃溃疡:蒲公英干根、地榆根各等分,研末,每服二钱,一日三次,生姜汤送服。(⑨方以下出《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》)[4] 
  12. 治胃弱、消化不良,慢性胃炎,胃胀痛:蒲公英一两(研细粉),橘皮六钱(研细粉),砂仁三钱(研细粉)。混合共研,每服二至三分,一日数回,食后开水送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[4] 
  13. 用于烧伤合并感染:以鲜蒲公英捣烂,加入少许75%酒精调敷患处。(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1987;(5):301)
  14. 治疗胃痛:蒲公英20~30g,丹参25~30g,白芍15~30g,甘草10~30g,日1剂水煎服,1个月为1疗程。(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84(2):33)
  15. 治疗急性胆道感染:蒲公英30g,柴胡10g,郁金12g,川楝6g,刺针草30g。水煎服。(《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》第33页)
  16. 治疗腮腺炎:以鲜蒲公英30g捣碎,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,加冰糖适量,捣成糊状,外敷患处。日换药1次。(《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》1993;12)
  17. 治急性热病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扁桃体炎等:蒲公英、大青叶、板蓝根、金银花各12g,水煎服。
  18. 治乳腺炎、阑尾炎、疮疖疗肿:蒲公英、金银花、连翘各15g,山甲、当归、赤芍各10g,水煎服,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。
  19. 治目赤红肿:蒲公英30g,黄芩10g,水煎,熏洗患眼。
  20. 治尿路感染:蒲公英30g,萆薢、生蒲黄、木通、车前子各10g,水煎服。
临床应用
⑴单味新鲜者,捣碎,取汁直接敷于痛处,治肺癌引起的疼痛。[6] 
⑵单味新鲜者,捣碎,加鸡蛋清(少加白糖)调糊,外敷,治流行性腮腺炎。[6] 
⑶单味捣烂取汁,高温消毒后点眼,治砂眼痒痛。[6] 
民族用药
藏药 哇库尔那保:全草治培根木保病,瘟病时疫,血病,赤巴病《中国藏药》。克什芒:全草治溃疡,高烧,肠胃炎,胆囊炎《青藏药鉴》。
蒙药 巴嘎巴盖-其其格:治乳痈,瘟疫,淋巴结炎,黄疸,口苦,口渴,发烧,胃热,不思饮食,“宝日”病,食物中毒,陈热《蒙植药志》。
苗药 Reib wud mangb弯务骂,Vob eb wel窝欧吾,Uab berx ferx蛙本反:全草治乳腺炎,治疥疮《苗医药》。Vob heeb wek fieex窝灰窝非:全草主治乳腺炎,疥疮《苗药集》。
彝药 全草治食积不化,腹胀胸满,肺肠痈疡,肝胆湿热,疔疮肿毒,热淋涩痛,久婚不孕《哀牢》。
傈僳药 阿纳拉切白:根治急性乳腺炎,淋巴腺炎,疖毒疮肿,急性扁桃腺炎,急性气管炎,肾炎,胆囊炎,尿路感染,各种结核《滇药录》。阿拿拉茄百:全株治上呼吸道感染,急性扁桃腺炎,流行性腮腺炎,急性乳腺炎,急性阑尾炎,尿路感染,肝炎,目赤肿痛,乳汁不通;外用于疮痈,毒蛇咬伤《滇省志》。
傣药 梗囡(德傣):根治小儿黄瘦,老人体弱《滇药录》。蒲公英(德傣):根治黄水疮《德傣药》。
土家药 肥猪草:全草治火眼,奶痈,肺火,疮疖肿毒《土家药》。
文章转自《百度百科》

 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